285.坨理论二
第285节:坨理论二
学生:原来这就是“坨”,我明白了一些,但“坨理论”在实际股市操作中如何应用呢?
老师:“坨”在实际股市操作中是很有用的。“坨”可用来计算股市上升空间和下跌空间。两个“坨”之间的距离是差不多相等的,不管“底坨”还是“顶坨”,对于这个“坨”本身来说,就是说一旦突破这个“坨”,那么上涨或下跌的幅度至少可以达到这个“坨”的高度,也就是“坨”的最大振幅,一旦达到那个地方就会形成“新坨”。
还有各个“坨”的面积是递减的,开始下跌的坨,下跌迅速,反弹速度快,成交量很大,振幅巨大,随着下跌动能减弱,各个下跌坨不断衰减,最后的底坨下跌很小,反弹也很小,成交量很小,振幅越来越小,坨的面积小到不能再小,到最后就发生转势由下跌反转开始上涨。
上涨的几个坨,上涨迅速,成交量很大,涨幅较大,随着上涨动能减弱,各个上涨坨不断衰减,最后的顶坨上涨很小,成交量很小,涨幅越来越小,越来越慢,到最后就发生转势由上涨反转开始下跌。
要注意的是:一旦突破这个坨,股价行进速度是很快的,涨跌都很快。两个坨之间的k线并不多,而坨里面的k线是很多的。上涨突破坨会加速上涨,不要卖出,下跌突破坨会加速下跌,不能持股。
通过图片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图285-1
“坨”的上升空间有个经验:突破冲上坨顶后,至少要涨一个坨高度。以(图285-1)为例,“底坨”高度为两元,坨顶是11元。股价冲过11元后至少会涨2元,涨到13元附近。“上升中继坨” 高度为两元,坨顶是15元。股价冲过15元后至少会涨2元,涨到17元附近。用公式来计算上升空间就是2T-1L,其中T表示顶线,L为低点。如(图285-1)中“底坨”的上升空间就是:2T-1L=2*11-9=13元。
“坨”的下跌空间有个经验:跌破坨底至少跌一个坨高度。以(图285-1)为例,“顶坨”高度为两元,坨底是17元。股价跌破17元后至少会跌2元,到15元附近。“下跌中继坨” 高度为两元,坨底是13元。股价跌破13元后至少会跌2元,跌到11元附近。用公式来计算下跌空间就是2T-1H,其中T表示底线,H为高点。如(图285-1)中“顶坨”的下跌空间就是:2T-1H=2*17-19=15元。
学生:那么在k线图上具体如何画坨呢?
老师:在复杂多变的k线图上可以用“坨”画的清清楚楚。在短期走势中,我们把“低点连线”和“高点连线”画出来,这形成的就是“坨”。
这就是一个成交密集区,多数是三角形的成交密集区。在这个成交密集区震荡,也就是k线在坨里面运行,没有一根k线的收盘价格冲出这个坨,震荡后期,最后一根k线的收盘价格冲出去了,就像自行车的“坨群”一样,有一辆冲出去了,股价在一个坨里面,k线密集在一起,一旦突破,很快就跑到另一个坨去了,
不管处于顶坨还是底坨都是这样的。
学生:请老师结合画面分析个例。
老师:好的。我们用坨理论来分析1999年12月30日的上证指数周K线图(图285-2)。
A坨表示1994年7月附近的周K线形状(在这以前的上海股市规模太小,成交量也太小,所有K线都合并到A坨的范围之中)。A坨的周K线顶线是978点,底线是333点。按2T-1L公式,向上突破坨顶978点后的上升空间高度是:2*978-333=1623点。后来的上证指数涨到1659点,与预测误差仅36点。“上升中继坨” 高度为1659-1063=596点,1999年12月30日收盘指数为1366点。
现在我们来分析:
第一种可能性是下跌。如果按照当时市场上空头的观点,后市看空。那么SZJ这个“坨”就被认为是头部,2000年开盘后指数要下跌。问题是会跌到哪里去?
如果跌破“上升中继坨”的底线,那就还要跌一个坨的空间。按公式2T-1H=2*1063-1659=467点,这种预测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排除。
况且H点和Y点的斜线和Y点水平线形成的筷子线有较强支撑,其下跌空间是很小的。
第二种可能性是盘整。既然下跌的预测被排除,那么久盘还得涨,看好后市有理由。
第三种可能性是上涨。问题是会涨到哪里去?这是夏雄伟在采访中提出的问题。根据广通坨理论,指数一旦上冲1659点坨顶线,按公式2T-1L=2*1659-1063=2255点。
在1999年12月30日上证指数收盘1366点时,对外发稿说未来会涨到2255点,显然不太合适,后来采访文章题目定为《未来行情高不可测》,要涨一千个点,岂不是高不可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