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选股的要决和运用(3)
中线选股的要决和运用(3)
误区二:中线选股,基本面因素比技术面因素更为重要。
走出误区:至少从当前以及今后一至两年内,中线选股时,不能偏废个股的技术性因素,基本面与技术面分析同等重要。中线选股在从基本面上考虑的同时,还必须结合考虑所选个股的技术性因素以及当前市场运行的特征,如股本、流通市值、股价水平等,其中流通市值的高低尤其值得关注。
中长线选股中,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孰轻孰重?有人说,基本面分析决定选取品种,技术面分析决定介入时间。这并不全面。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与证券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有关。技术面并不是仅在决定介入时点时才有用,在选品种时,同样非常重要。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中,投资理性,基本面分析重于技术面分析;在新兴的证券市场中,早期技术分析重于基本分析,在其逐步走向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基本面分析开始变得重要起来,但是还不足以象成熟市场那样重于技术分析,只是基本面分析上升到与技术分析同等重要的程度罢了,所谓基本面分析更重于技术分析的认识是太超前了,是超越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的认识。
另外,从证券市场本身来看。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投资的市场,也是一个投机的市场,不管是成熟股市还是新兴股市,投资和投机永远是并存的,只不过是比例有所不同而已。既然股市天生具有投机性,选股时就不能不考虑个股的技术因素。
因此,中线选股中,仅仅考虑基本面因素的支持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技术面因素同样要能够支撑它。技术面因素,包括两方面,1.个股的技术性因素,如股本、流通市值以及当前股价绝对水平和相对高度;2.股价的运行特征和股票的换手率情况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股本的分散与集中程度。
我们在分析中看到,38只创一年来新高的个股大部分是技术面因素比较好的个股,主要是流通股本不大、启动前股价较低、市值不高,启动前个股的平均流通市值低于当时市场平均流通市值,启动前股价并未远离低部且进行了半年到一年半中长蓄势期。
中线牛股对技术面因素的要求可能会因为股市整体运行特征的变化而变化,必须适时调整。中线选股时,基本面标准可能两年、五年才发生变化,而技术面的选择标准可能会一年甚至半年就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通过研究股市运行特征的变化,及时和适时调整技术面选股的标准。
在考虑所选个股的技术性因素时,流通市值的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流通市值特别大的个股,需要特别优秀的基本面作支撑,对公司基本面的要求特别高,否则,在二级市场上也同样难以有上佳的表现。流通市值相对小的个股,对基本面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如果配以中偏上的基本面,其在二级市场上就较易产生上佳的表现。
截至12月1日,沪深两市1028只A股的流通市值的分布情况是:流通市值在十亿元以下的405家,占总数的39.4%;流通市值在10月亿至15亿的个股达290家,占28.2%;流通市值在15亿至20亿的个股有154家,占14.98%;流通市值在20亿至50亿的个股158家,占15.37%,流通市值在50亿以上的个股21只,占2.04%,流通市值最大的三只股票是深发展215亿、东方电子127亿和四川长虹121亿。目前流通市值在15亿以下的个股共695只,占总数的67.6%,群体比较大,选择面非常宽,比较适合目前的机构入市资金规模,较易产生强势股。
中低流通市值股产生强势股的市场基础:
一是当前入市机构的规模结构是大机构少,中小机构较多。目前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有资格进入股市的机构主要有四大类,即自营券商、证券投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三类企业。其中职业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是前三类。前三者中,除了证券投资基金公司能将较大比例的资产用于股票投资外,自营券商和保险公司的资产也只是少部分用入股票二级市场投资。
二是较多机构资金的入市方式采取间接式。尽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可以进入股市,但进入的方式却并不是直接进入二场市场。保险资金入市方式主要是组建保险基金、新股和新基金发行配售等。三类企业入市方式主要是:作为战略投资者配售新股发行股票、购买基金、委托证券商管理资产等。这些机构资金间接入市,使得直接介入二级市场运作的大资金并不是太多。
三是每年大量的新增资金中,个人等中小散户资金量仍然占较大比例,散户的操作具有分散性和随机性的特性,附合市场短线热点的趋势比较突出。
四是操作规则的限制。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一家基金公司持有一只股票的市值不能超过其总资产的10%。也就是说,一家50亿规模的基金公司,购买一只股票,所动用的最大资金量也只能是5亿,而单只基金运作规模通常只有2亿到3亿。因此,基金公司操作大市值的个股难度比较大,一般也尽量选择流通市值居中的个股。
尽管每年有数千亿资金进入股市,但入市资金总的来说还是呈现大型资金偏少、中小型资偏多的结构,而中大型资金中又多采取间接入市方式,这就是造成大市值股难以启动并持续上扬、中低市值股较易产生持续上扬行情的重要市场基础。
来源: